EMC调查:三角债之殇
- 编辑:东西易面网 - 67EMC调查:三角债之殇
由于中国特色的能源互联网是以特高压为核心的坚强智能电网,如何接纳光伏分布式电源的发展就成为中国能源互联网建设和能源转型的重要内容。
去年,香港上市的汉能薄膜股价暴跌紧急停牌,市值蒸发上千亿港元。这次李河君高调亮相,似乎希望借助太阳能汽车对外昭示汉能最困难时期已经过去。
但汉能高层似乎比较乐观,称距离新车投入量产可能只需要2至3年的时间。福特曾展出过一款C-Max太阳能混合动力概念车,纯电动模式下能够行驶33.8公里;打算今年秋天上市的丰田新一代普锐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日本版和欧洲版也将在车顶安装一块太阳能电池板;特斯拉则宣布,拟出资28亿美元收购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SolarCity。作为全球第一架全太阳能飞机,阳光动力2号自重2.3吨,安装了1.7万多块、共269.5平方米的电池板,翼展比大型宽体客机波音747还宽。记者了解到,北京一位纯电动车主曾经打算给自己的车安装太阳能电池板,但向专业人士咨询后得知,整个车顶铺设电池板,一天的电量也就一两度,只得作罢。汽车专家贾新光认为,买车人很难为天价环保成本买单,而且后期高昂的维修养护费用,也不是一般家庭用车所能接受的。
增加了太阳能薄膜电池及发电系统,车身采用碳纤维,太阳能汽车的整车成本肯定会比现在的充电新能源汽车高很多,补贴后至少也得50多万元。元气大伤的汉能,此番大举进入烧钱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是否在玩概念为复牌造势?业界议论纷纷。全太阳能动力汽车依靠太阳能驱动,太阳能发电量与薄膜发电组件面积相关,此次发布的四款车型上铺设的砷化镓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面积分别在3.5至7.5平方米之间。
可修复性是太阳能汽车最大的亮点。李河君在演讲中讲到,汉能拥有超过1300项专利技术,薄膜技术与产业化能力全球领先,它不是一种概念或者未来的设想,而是已经发生的现实。什么意思呢?李河君说:举个例子,我们不是并购了4家海外公司吗,德国公司正在研发一项技术,而美国公司已经把这个问题解决了;美国公司正在搞的课题,德国公司已经解决了,但是他们以前互相没有来往,都有技术保护啊。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向美国政府建议转向薄膜这种面向未来的技术
新兴市场如印度等正大力推动光伏发展,有可能将成为下一个爆发的增长点。我国累计装机量跃居全球首位2015年,全球光伏市场强劲增长,新增装机容量预计将超过50GW,同比增长16.3%,累计光伏容量超过230GW。
多家企业走出去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统计,2015年19月,我国光伏相关行业投资807.9亿元,同比增长35.8%,另有统计,2015年多家中国企业已宣布扩产计划,将新增4.2GW组件产能,其中国内组件产能将新增3.2GW。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将达到16.5GW,继续位居全球首位,累计装机有望超过43GW,超越德国成为全球光伏累计装机量最大的国家。行业兼并重组加速,以市场为主导的资源整合不断深入;顺风国际收购多晶硅企业万年硅业及美国电池组件企业Suniva,进一步优化产业链布局;通威集团投资8.5亿新台币入股台湾昱晶能源,增强电池片规模经济效应;西安隆基、天合光能等企业与英利合作,通过委托加工等方式,实现产能利用率最大化等。尽管面临全球经济疲软、美日等国政策支撑力度下降的影响,国内外光伏市场仍将保持增长势头,预期2016年光伏新增装机量将达到58GW以上。
企业盈利能力大幅提升2015年,全球多晶硅产量持续上升,总产量将达到34万吨,同比增长12.6%;我国多晶硅产量约为16.2万吨,同比增长19.1%,在产16家多晶硅企业绝大多数处于满产状态,即使如此进口量仍超过10万吨。生产成本逐步降低2015年,在内外部环境的共同推动下,我国光伏企业加大工艺技术研发力度,生产工艺水平不断进步。2016年,产业化生产的多晶硅电池转换效率将超过18.5%,单晶硅电池有望达到20%,主流组件产品功率将达到265W270W。硅烷流化床法多晶硅生产工艺有望实现规模化生产,单晶连续投料生产工艺和G7、G8大容量铸锭技术持续进步,金刚线切割技术将得到进一步应用,PERC电池、N型电池规模化生产进一步扩大。
全球太阳能光伏组件产量约为60GW,同比增长15.4%,我国太阳能组件产量约为43GW,同比增幅达到20.8%,前10家组件企业平均毛利率超15%。骨干企业多晶硅生产能耗继续下降,综合成本已降至9万元/吨,行业平均综合电耗已降至100KWh/kg,硅烷法流化床法等产业化进程加快;单晶及多晶电池技术持续改进,产业化效率分别达到19.5%和18.3%,钝化发射极背面接触(PERC)、异质结(HIT)、背电极、高倍聚光等技术路线加快发展;光伏组件封装及抗光致衰减技术不断改进,领先企业组件生产成本降至2.8元/瓦,光伏发电系统投资成本降至8元/瓦以下,每度电成本降至0.60.9元/千瓦时。
新兴市场不断涌现,光伏应用在东南亚、拉丁美洲诸国的发展势如破竹,印度、泰国、智利、墨西哥等国装机规模快速提升,如印度在2015年将达到2.5GW。多家企业开始在海外设厂,生产布局全球化趋势明显。
传统市场如日本、美国、欧洲的新增装机容量将分别达到9GW、8GW和7.5GW,依然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多家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我国光伏产业继续维持2013年以来的回暖态势,在国际光伏市场蓬勃发展,特别是我国光伏市场强劲增长的拉动下,光伏企业产能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产业规模稳步增长,企业利润率得到提升,在一带一路战略引导及国际贸易保护倒逼下,我国光伏企业的走出去步伐也在不断加快。随着全球新增多晶硅产能投产和原有产能优化提升,预计全球多晶硅产量将达到36万吨,我国多晶硅产量将达到18万吨,产品价格预计仍将维持在11万元/吨左右,企业仍将承受低价压力。2015年上半年,组件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8.9%,净利润同比增长9.7%,平均净利润率同比增长6.5%;我国光伏企业产能利用率已经得到有效提高,但受组件价格小幅回落影响,部分企业盈利能力仍然不强。在电池组件方面,随着光伏行业的整体好转以及由于组件价格下降使得光伏发电成本不断逼近甚至达到平价上网,预计全球组件产量继续呈现增长势头,全年将达到65GW,我国光伏组件产量(含海外工厂)有望达到50GW,产业集中度有进一步提升趋势。
其中,美国由于ITC(税收减免)政策将在2016年底到期,将继续掀起抢装高潮,预计新增装机量将达到12GW以上,日本光伏市场虽然继续面临补贴下调压力,但光伏产品价格的持续下降将会继续推动日本市场发展,预计市场规模仍将保持在8GW以上。展望2016年,在政策引导和市场驱动下,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继续向好,但光伏制造业的融资,光伏市场的补贴拖欠、限电和光伏电站用地等问题也会制约产业发展
骨干企业多晶硅生产能耗继续下降,综合成本已降至9万元/吨,行业平均综合电耗已降至100KWh/kg,硅烷法流化床法等产业化进程加快;单晶及多晶电池技术持续改进,产业化效率分别达到19.5%和18.3%,钝化发射极背面接触(PERC)、异质结(HIT)、背电极、高倍聚光等技术路线加快发展;光伏组件封装及抗光致衰减技术不断改进,领先企业组件生产成本降至2.8元/瓦,光伏发电系统投资成本降至8元/瓦以下,每度电成本降至0.60.9元/千瓦时。2016年,产业化生产的多晶硅电池转换效率将超过18.5%,单晶硅电池有望达到20%,主流组件产品功率将达到265W270W。
我国累计装机量跃居全球首位2015年,全球光伏市场强劲增长,新增装机容量预计将超过50GW,同比增长16.3%,累计光伏容量超过230GW。企业盈利能力大幅提升2015年,全球多晶硅产量持续上升,总产量将达到34万吨,同比增长12.6%;我国多晶硅产量约为16.2万吨,同比增长19.1%,在产16家多晶硅企业绝大多数处于满产状态,即使如此进口量仍超过10万吨。
全球太阳能光伏组件产量约为60GW,同比增长15.4%,我国太阳能组件产量约为43GW,同比增幅达到20.8%,前10家组件企业平均毛利率超15%。多家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生产成本逐步降低2015年,在内外部环境的共同推动下,我国光伏企业加大工艺技术研发力度,生产工艺水平不断进步。硅烷流化床法多晶硅生产工艺有望实现规模化生产,单晶连续投料生产工艺和G7、G8大容量铸锭技术持续进步,金刚线切割技术将得到进一步应用,PERC电池、N型电池规模化生产进一步扩大。
多家企业开始在海外设厂,生产布局全球化趋势明显。其中,美国由于ITC(税收减免)政策将在2016年底到期,将继续掀起抢装高潮,预计新增装机量将达到12GW以上,日本光伏市场虽然继续面临补贴下调压力,但光伏产品价格的持续下降将会继续推动日本市场发展,预计市场规模仍将保持在8GW以上。
2015年上半年,组件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8.9%,净利润同比增长9.7%,平均净利润率同比增长6.5%;我国光伏企业产能利用率已经得到有效提高,但受组件价格小幅回落影响,部分企业盈利能力仍然不强。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将达到16.5GW,继续位居全球首位,累计装机有望超过43GW,超越德国成为全球光伏累计装机量最大的国家。
行业兼并重组加速,以市场为主导的资源整合不断深入;顺风国际收购多晶硅企业万年硅业及美国电池组件企业Suniva,进一步优化产业链布局;通威集团投资8.5亿新台币入股台湾昱晶能源,增强电池片规模经济效应;西安隆基、天合光能等企业与英利合作,通过委托加工等方式,实现产能利用率最大化等。在电池组件方面,随着光伏行业的整体好转以及由于组件价格下降使得光伏发电成本不断逼近甚至达到平价上网,预计全球组件产量继续呈现增长势头,全年将达到65GW,我国光伏组件产量(含海外工厂)有望达到50GW,产业集中度有进一步提升趋势。
新兴市场不断涌现,光伏应用在东南亚、拉丁美洲诸国的发展势如破竹,印度、泰国、智利、墨西哥等国装机规模快速提升,如印度在2015年将达到2.5GW。展望2016年,在政策引导和市场驱动下,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继续向好,但光伏制造业的融资,光伏市场的补贴拖欠、限电和光伏电站用地等问题也会制约产业发展。尽管面临全球经济疲软、美日等国政策支撑力度下降的影响,国内外光伏市场仍将保持增长势头,预期2016年光伏新增装机量将达到58GW以上。传统市场如日本、美国、欧洲的新增装机容量将分别达到9GW、8GW和7.5GW,依然保持强劲发展势头。
新兴市场如印度等正大力推动光伏发展,有可能将成为下一个爆发的增长点。随着全球新增多晶硅产能投产和原有产能优化提升,预计全球多晶硅产量将达到36万吨,我国多晶硅产量将达到18万吨,产品价格预计仍将维持在11万元/吨左右,企业仍将承受低价压力。
我国光伏产业继续维持2013年以来的回暖态势,在国际光伏市场蓬勃发展,特别是我国光伏市场强劲增长的拉动下,光伏企业产能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产业规模稳步增长,企业利润率得到提升,在一带一路战略引导及国际贸易保护倒逼下,我国光伏企业的走出去步伐也在不断加快。多家企业走出去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统计,2015年19月,我国光伏相关行业投资807.9亿元,同比增长35.8%,另有统计,2015年多家中国企业已宣布扩产计划,将新增4.2GW组件产能,其中国内组件产能将新增3.2GW
在很大程度上,不管我们承不承认,未来就是清洁能源的时代。混动界的大佬也亲睐光伏能源,虽然现在跟着丰田坚持走油电混动路线和氢能源动力路线的企业不多,但是丰田在新能源动力上的积累和成绩绝对是全球领先。